梁溪网|无锡梁溪网|无锡城市生活门户

查看: 5060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无锡堰桥"一包三改"点燃乡镇企业改革创新火种

[复制链接]

2736

主题

2764

帖子

931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31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5-18 09:22:4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21-05-17 14:05:17来源:无锡日报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点点改革之火,燃遍苏南大地。

古色古香的吴文化公园内,一座涵盖了改革开放四十余年历史的堰桥“一包三改”纪念馆静静伫立。这是一座2018年12月开放的纪念馆,总面积600平方米。馆内陈列着“一包三改”时期的报纸、物料,串联出改革开放初期无锡人民“敢为人先,勇于担当”的精神魄力。

踏入馆内,历史的气息自1978年穿越而来,一个关于放权、改革,勤劳致富的故事,凝练成一张名为“苏南模式”的图卷,在馆内徐徐铺陈。

一簇闪烁的改革星火 “一包三改”试点诞生

1978年,对中国来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改革之星火在中国大地上闪烁。这一年的11月,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村民用摁手印的方式,签订“大包干”契约,开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河;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历史的洪流裹挟着人民的丰富创造力滚滚前进。1982年秋天,堰桥乡党委学习小岗村,在农村实行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到户。农民积极性提高,实现了大丰收。

农业上尝到“包干到户”的甜头,那么这种方式上能不能在工业上试试?这一试,就试出了后来闻名全国的“一包三改”。工业要改革,到底怎么改?那时候中央还没有具体的文件下达,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那一年,堰桥乡有20多家企业亏损。11月,堰桥乡党委提出了承包责任制“死上交,活报酬”的方案,将经营权下放给真正懂经营的人,结束“外行指导内行”的生产局面,并为工厂订立目标:每年上缴一定额度的利润,多出来的资金允许工厂内部分配。

累计亏损5.74万元的堰桥服装厂第一个成为方案的试水点。改革之前,服装厂仓库里面存满了衣服,不知道往哪儿卖,工人的工资也开不出来,大家干活的积极性都不高。决定改革后,堰桥服装厂召开了全体职工大会,通过“竞选演说”和职工投票,聘用裁剪师傅杨汉斌为厂长。

杨汉斌当选厂长后,采取“定额计件制”“质量奖勤制”“检验制”等一系列考核指标,对工人下达任务。多劳多得的方式被确定,仅一个月,亏损了三年的堰桥服装厂首次扭亏为盈!

这在当时来说是一个奇迹,仅49个人的小服装厂的改革经验立刻被推行到大厂,1983年1月,一个大型的橡胶厂改革也试点成功,橡胶厂较好地完成了指标任务。

一篇《人民日报》的文章 将“一包三改”推向高潮

那时的民谣这样唱:“一包三改”创新路,三大弊端大胆破,经济翻番高速度,人民走上富裕路。这一年,堰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飞速发展,经济总量翻番,工人收入成倍增长。

“一包三改”究竟是什么?1984年3月,时任无锡市委市政府顾问郁谦带队来堰桥调研,他把堰桥改革的核心内容,归纳为“一包三改”。“一包”,指的是厂长、经理经济承包责任制;“三改”指的是改干部任免制为选聘制,改工人录用制为合同制,改固定工资制为浮动工资制。改掉终身制、改掉铁饭碗、改掉大锅饭。

4月,“一包三改”在无锡市推广。工人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解放了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飞速发展。不久之后,时任江苏省委书记韩培信专程来堰桥调研,5月25日,江苏省委发文,在全省推行“一包三改”经验。

将“一包三改”推向更高热度的,是一篇文章。1984年4月13日,《人民日报》报眼处刊登了一篇名为《堰桥乡镇企业全面改革一年见效》的文章,介绍了堰桥通过全乡全面实行经济承包责任制,工农业总产值增长74%,全乡人均收入翻倍的故事。这篇文章的作者是颜世贵。

1984年初,颜世贵听说无锡有一场关于全市改革举措的座谈会,立刻赶来踩点。会后第二天,他采访了乡党委和堰桥几家树立为改革典型的乡镇企业。稿件发出后,在全国引领“一包三改”的风潮。

经过媒体的报道,堰桥成为中国乡镇企业的“小岗村”,曾有二十万人前来学习。改革生产关系,推动了生产力大发展。无锡农民创造的“一包三改”,是中国农村工业化进程中的强大推动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热门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