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溪网|无锡梁溪网|无锡城市生活门户

查看: 3451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无锡以科创再次定义太湖 太湖湾科创带发展规划解读

[复制链接]

1316

主题

1333

帖子

46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62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7 09:30:1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20-10-26 10:10:26来源:无锡日报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日前,《无锡太湖湾科技创新带发展规划 (2020—2025年)》正式印发,一张蓝图绘就未来。“头号工程”任务明确,无锡将以科创再次定义“太湖”。

根据《规划》意见,加快建设太湖湾科创带是无锡建设开放创新之城的生态中枢、引领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重要地标、支撑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战略平台、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战略节点。

如此站位,很容易理解,在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下,区域创新合作日益紧密,成为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力量,而无锡作为长三角区域中心城市,同时也是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传感网示范区等国家战略支点城市,规划建设太湖湾科创带,将有利于统筹发挥我市太湖湾沿线各板块的区位优势、特色优势和竞争优势,协同参与、全面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打造彰显我市特色鲜明、汇聚高能级创新要素的新地标,这是无锡在“十四五”乃至更远的未来“破局”的关键一步。

内核外延 凸显区位首位引领

规划以“科产城人融合”为建设导向,以“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为工作总纲,以建设国家级新区为目标。“科产城人融合”作为一个全新的区域发展理念首次提出,它强调了科技、产业、城市和人在同一空间的和谐有机发展,这也是科创带追求的目标。太湖湾科创带,将它的功能定义为科创和产业是片面的,它一定是生态优先的,是一个加速推动创新功能、产业功能、城市功能与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环境结合,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科创带的主体格局是“一核十园”。所谓“一核”即太湖新城。以无锡经济开发区、无锡山水城科教产业园和无锡太湖国际科技园为核心,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突出新城首位度、体现无锡高水准,加快人才、技术、创新平台等高端创新资源要素集聚,打造无锡产业技术创新的“中枢”和“内核”。

“十园”则是太湖湾科创带沿线各市(县)区发展潜力较强的园区平台。现已确定分别是集成电路产业园、传感网产业园、生命科学产业园、“两机”产业园、环保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空港产业园、国家工业设计园(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总部经济产业园。

可以看出,在“十园”的选定上,主要围绕着无锡产业地标打造的重点产业集群,同时也兼顾了传统优势产业和有发展潜力的产业以及态势良好的服务业园区,产业画像丰满。

规划还提出了“多点”联动的思路,用好太湖湾科创带沿线的高校、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创新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资源。

一核十园多点拥湖发展生态格局,进一步夯实太湖湾科创带战略支点,实现“突破一个、带动一片”的引领和示范效应,在科创带内形成了一个点、面、带的创新辐射关系。

开放包容 打造环太湖新经济生态圈

开放包容,是太湖湾科创带的基调。在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下,区域创新合作日益紧密,成为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力量,无锡作为长三角区域中心城市,同时也是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传感网示范区等国家战略支点城市,规划建设太湖湾科创带,将有利于统筹发挥我市太湖湾沿线各板块的区位优势、特色优势和竞争优势,协同参与、全面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建设汇聚高能级创新要素的新地标,同时助力区域内城市构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

通江达海链接全球。市内,强化产业链合作,加快太湖湾科创带与全市各板块的联动协同。“锡澄一体化发展”,重点推动太湖湾科创带内平台载体与江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江阴临港经济开发区的对接合作,加强与江阴国家集成电路封测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江阴现代中药及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园等协同联动;“锡宜一体化发展”重点推动大拈花湾、宜兴通用航空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宁杭高铁宜兴新城、锡东商务区和宛山湖科技城建设。

科创带与“腹地”梁溪区、锡山区、惠山区等区域的联动主要落脚在科技创新、招商引资、产业转移等领域的协同,加快创新链,人才链,资金、政策链的融合贯通,推动构建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区域协同发展格局。

省内,加快苏锡常都市圈建设,加强与苏州国家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常州国家空间信息综合应用创新服务平台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联动;加强江苏宁锡常接合片区建设,促进与常州在生物医药、智能数控与机器人等产业领域的协同合作;加强与泰州医药高新区、泰州环保科技产业园等园区的协同合作;深化与苏中苏北交流合作机制,推动与南通、盐城间的产业、人才等交流合作。

融入上海大都市圈,实施锡沪产业创新合作计划,加强在科技创新、金融服务、对外开放等领域合作。重点推动无锡高新区、无锡经济开发区等园区与上海张江、上海自贸区临港片区、虹桥商务区等合作。谋划推动在张江高科技园区、上海大学科技园等创新高地建设“异地孵化”基地,支持上海园区平台在太湖湾科创带建立分园。探索推动与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国家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等长三角地区一流高校院所合作共建高水平研发机构。

对接宁杭生态经济带,加强与南京的创新合作,深入对接南京创新资源,积极推动南京高校院所在锡建设分院和研究所,联合开展技术创新和成果转移转化;加强与杭州在数字经济领域的互动合作,推进阿里巴巴飞凤平台、中电海康慧海湾小镇等项目建设,探索与浙江湖州南太湖新区等重点创新平台对接合作,聚焦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现代产业集群,推进苏浙跨区域多领域协同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热门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