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有战,召必回”,这句热血名言相信很多关心军事的人不陌生,它的首创作者就是无锡宜兴籍老兵张益朝。“若有战,召必回”因何而生?张益朝退役后生活过得如何?“若有战,召必回”怎样继续印刻在他的人生中?今年“八一”建军节前夕,张益朝接受记者专访,并向全体老兵再表心声!
张益朝近照 (7月24日摄) 十三年前五十字转业报告诞生经典收尾句 张益朝是宜兴和桥人,今年47岁,1993年考取军校,毕业后就在第二炮兵部队(2015年12月31日改称火箭军)服役,2017年退役。他从军24载多次立功,也曾多次受伤:膝盖半月板撕裂、颈椎横突骨折……其中最凶险的伤势使他“卧床”整整两个月才得以恢复。 2008年8月,张益朝刚被提拔为旅副参谋长两个月,此时他接到了父亲突发疾病病危的消息。尽管如此,他还是先坚持完成了部队远程开拔后要执行的任务。那天凌晨4点多,他一个人坐在指挥帐篷中,终于有时间静下心来考虑自己的进退,饱蘸深情写下了50字转业报告:“国,和谐盛世;旅,科学发展;家,双亲久病;子,年幼孱弱。我从军十五载,自认精忠报国,今因家中现实无奈申请转业。若有战,召必回!” 这份转业报告递交后引起了旅党委重视。“事实上,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类似的不能孝亲顾家的困难,其他战友也不同程度会遇到”,张益朝回忆说,转业报告没有被批准,“若有战”成了战友称呼他的诨号,旅政委还安排解决了他的实际困难,父亲的病情也得到了控制。这件事一年多以后被《解放军报》报道,“若有战,召必回”也由此在军内广为流传。 退役消息引五湖四海战友、军迷关注 2017年12月,当西方炒作南海问题时,“若有战,召必回”的热度前所未有地蹿升,“中国军网”微信公众号也重温了7年前《解放军报》的旧闻。从那时起,在张益朝心目中,谈到“若有战,召必回”,就已经不是代表他个人,而是无数老兵耿耿赤诚的具象化表达。 “当时军网编辑并不知道,那一年我无奈选择了退役,原因是父亲被诊断出晚期食管癌,我是家中独子,没有兄弟姐妹可代劳照顾父亲,考虑到长期请假这样不可避免地会拖累部队工作,我再度提交了转业报告”,张益朝回忆往事,依依不舍之情溢于言表,“我离开部队的消息,被‘一号哨位’等微信公众号披露后,很多认识的、不认识的战友以及军迷留言评论,让我很感动。很多战友表示,已把‘若有战,召必回’作为自己的一种承诺、一种信仰,他们说到我心坎里去了”。 保持能战状态 践行“若有战,召必回” 退役后的张益朝,的确在践行“若有战,召必回”。首先就是在身材管理上,他没有“走形”,体能也保持得挺不错。 “人不在部队了,但依然可以从事与军事相关的工作。而且以前在部队受制于一些客观条件不能实现的想法,现在在军工企业就有机会去论证,从蓝图变实物。”张益朝介绍,他退役时选择了自主择业,有了基本保障后就可以心无旁骛地从事军事需求论证、方案审定,已和小伙伴们做出了一些令自己深有成就感的“杰作”。 “我要让自己保持召我回来还能战的状态,我是首创者,自然也应该是带头践行者。”现实中低调的张益朝,每当有人提及“若有战,召必回”,都会格外认真严肃回应:“多年来,我会经常复盘这句话,写出来、喊出来容易,践行好是不容易的,它需要我们退役军人长期坚持、付出。不同的老兵,不同的践行方式,他们带来的震撼,相信大家已屡屡在新闻中看到。” 生活安好:孝心出奇迹 关心有回报 细述退役后的生活,张益朝也有倍感轻松的一面。当年他是为在父亲跟前尽孝而退役,现在孝心换来了奇迹——经过3年多的治疗,父亲的晚期食管癌治愈了。他和妻子都退役后,一家人终于不用再聚少离多,也终于可以顾得上儿子和女儿的学业了:儿子当初从外地转学到宜兴时是全班倒数第三名,逆袭之后去年中考考入了江苏省宜兴中学;女儿在他倾注父爱的对话交流式教育过程中,6岁就掌握了相当熟练的外语口语能力。 多年行伍音信远,归来满怀是乡情。退役后,兴趣爱好广泛的张益朝闲暇时还关注了家乡宜兴的古桥梁保护。他花了9个多月,跑了6000多公里,考察了宜兴的上百座古桥梁,写了一篇《关于宜兴古桥保护及开发利用的建议》呈交给当地文旅局。 专访结束时,张益朝郑重其事地讲出想对自己、想对无锡18万退役军人和全国5700万退役军人说的一句话:“若有战,召必回!让我们所有退役的军人以此共勉,并以我们的实际行动去践行我们的诺言!”(朱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