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溪网|无锡梁溪网|无锡城市生活门户

查看: 2709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理财资金禁入市影响几何?业内:冲击有限利好多

[复制链接]

2736

主题

2764

帖子

931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31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8-4 17:10:0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梁溪人家 于 2016-8-4 17:11 编辑


      日前,银监会修改形成了新的银行理财业务监管管理办法,其中,关于理财产品资金投资的新规,引发投资者关注。新规出台后,对于眼下收益已日渐缩水的银行理财产品究竟影响几何,昨日记者采访了锡城部分银行专业理财师,听一听他们对此的解读。

影响有限更多利好
      上周有媒体报道,银监会在2014年《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的基础上,修改形成了新的银行理财业务监管管理办法(下称“新征求意见稿”),并已下发至银行。这份《征求意见稿》最引人关注的部分是第35条规定: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不得直接或间接投资于除货币市场基金和债券型基金之外的证券投资基金,不得直接或间接投资于境内上市公司公开或非公开发行或交易的股票及其受(收)益权,不得直接或间接投资于非上市企业股权及其受(收)益权,但面向具有相关投资经验,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私人银行客户、高资产净值客户和机构客户发行的理财产品除外。这被很多业内人士解读为“理财产品将不能进入股市”。
      对此,我市某城商行理财师范先生认为,这一新规符合当前我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的大方向,而之于理财产品来说,对于未来收益的影响可以说是相当于有限。首选,范先生表示,分级型理财产品产品是理财资金进入股市的主要通道之一。但从总体数量上看,分级型理财所占的比例并不高,仅不足发行总数的5%。而事实上,虽然此次新规中明确,未来将禁止发行分级产品,但各家银行至少从本市银行来看,此类产品早已暂停,为此造成影响并不大,普通市民以后购买理财产品反而能更放心。
      与此同时,新规中特别提到,“面向具有相关投资经验,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私人银行客户、高资产净值客户和机构客户发行的理财产品除外”,这也就意味着这部分投资金额较大,风险承受能力较高的投资者依然存在投资空间,而面向他们发行的相关产品并不会收到新规的任何影响。
某国有银行理财师徐先生更是坦言,长期来看,新规还是存在不少潜在利好的。“目前我国的金融环境相对还是比较封闭的,未来随着金融环境的逐渐开放,这些未雨绸缪的制度和规定,届时就会显现出其积极效应。特别对于银行来说,这一新规有利于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徐先生说到。

买卖双方思路都在变
      固然此次新规对于银行理财产品的“打击”力度有限,但理财收益的持续下滑,却也是不争的事实。
      近日,即有一份研究报告显示,高投资回报率甚至暴利的时代或许将一去不复返,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一投就暴赚的思维非常要不得,必须精打细算,未来能有3—4%的投资回报率已经算是不错的水平,5%就已经是投资的赢家。
      而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上周,银行理财产品整体收益率仍然未见起色,预期收益率基本在4%左右徘徊,12个月以上的预期收益类产品收益率也未超4.25%。上周共有111家银行发行共计943款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人民币理财产品,同比产品发行量减少58款。其中,保本类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3.12%,非保本类产品则为3.99%。理财产品收益早已风光不再。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不论是买方普通投资者,还是卖方银行,双方的思路都出现的悄然转变,较之于前两年,逐渐偏保守。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近来不少银行的大额存单销售火爆,这其中就不乏一些从银行理财产品“投奔而来”的投资者。从目前市场行情来看,20万元起售的1年期限非保本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也就在4%左右,这与“旱涝保收”的大额存单3.905%的年利率相比,几乎没有优势。考虑到未来理财收益还将继续下滑,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把手头资金“搬家”到大额存单,也就情有可原了。
      反观银行在日常营销中推出的主打产品,其风险系数较前两年也出现了明显下降,更为稳健甚至是保守的思路可见一斑。在产品类型上,理财师更为建议投资者参与保本型基金、保本理财、大额存单、国债等投资方式,“从投资风险上看,这些产品都将对比较稳健,且风险系列也是逐级下降的,不同的投资者可以根据自身的承受能力,选择合适的产品。”理财师范先生建议说。
(曲直)


来源:无锡商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热门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